1721年,德国最早的咖啡馆诞生于柏林。咖啡馆在德国刚刚开始盛行就受到了当地政府当局的诸多限制。所以跟国家相比,德国咖啡的发展比较单一。 直到19世纪初期,咖啡才成为德国人掌握的最佳赚钱工具之一。19世纪中期,拉丁美洲和中美洲大力发展的咖啡种植业受到废奴运动的影响,于是咖啡园业主把进口奴隶改为向欧洲招募咖啡农,许多德国移民就此踏上了巴西、危地马拉的土地。危地马拉政府为了吸引移民,1877年通过协助德国移民区的土地法律,并给予十年所得税减免、六年生产设备关税减免的优惠。在此种一边倒的政策扶植下,到19世纪末,德国人在危地马拉拥有19%的咖啡田,总产量占该国的40%。靠种植业发财致富的德国人还招来了他们的同乡,投资咖啡产地,铺设运送咖啡豆的铁路。同一时期,德国的咖啡商人也趁机做大,垄断经销拉丁美洲的咖啡豆。至少有80%的危地马拉咖啡豆经德国商人之手运往欧洲各地。 只是两次世界大战,让他们经历了和欧洲人一样的咖啡梦魇——由于离产地遥远,所以一旦开战,海上运输被封锁,欧洲人就闹咖啡饥荒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正式宣布对德作战,巴西政府因美国同意采购100万袋咖啡豆作为军粮,也对德国宣战,逮捕一批定居巴西的德国人。与此同时,美国通过法案,没收德国人在美的财产。1918年,危地马拉也通过类似的法案。德国在拉丁美洲的咖啡也遭到重创,而美国人趁机介入。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在咖啡上的失利,全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找补回来。1939年希特勒闪电袭击波兰,欧洲每年1000万袋的咖啡生意停顿。1940年希特勒军队横扫全欧洲,纳粹关闭所有港口,整个欧洲(除了德国)都处于咖啡饥荒中。但二战后期巴西、危地马拉相继对德宣战,同时美国人也不断采取手段将在拉丁美洲的德国人的财产充公。战后,德国经济迅速恢复,同时也迅速恢复其在咖啡贸易中的地位。 如今,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咖啡消费国,消费数量仅次于美国。而从人均消耗量上看,则远远高于美国。